随着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共享汽车凭借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不少人出行的新选择。然而,当共享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维修费用、人身损害赔偿等责任该由用户承担,还是平台负责?这个问题常常引发争议。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规定与典型案例,为您深入剖析共享汽车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帮助您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真实案例:一场事故引发的责任之争
案例一:小王通过某共享汽车平台租用了一辆轿车,行驶途中因车辆制动系统突发故障,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造成两车受损。事后,平台要求小王承担全部维修费用,理由是车辆已通过日常检查,故障属于意外;而小王认为,自己正常驾驶,故障是车辆本身问题导致,不应由自己担责,双方僵持不下。
案例二:李女士驾驶共享汽车时,因操作不当与行人发生碰撞,导致行人受伤。治疗费用、误工赔偿等共计 10 万余元。李女士觉得平台为车辆购买了保险,应由保险赔付,自己无需承担额外责任;但平台却表示,事故因李女士过错造成,超出保险赔付的部分需由李女士自行承担。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共享汽车事故责任纠纷日益增多,而明确责任归属,关键在于对不同情形下法律规定的准确理解。
二、法律视角下的责任划分原则
(一)用户存在过错时的责任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共享汽车使用场景中,用户作为车辆使用人,如果因超速、闯红灯、疲劳驾驶等自身过错导致事故发生,需承担相应责任。
例如,用户酒后驾驶共享汽车发生事故,不仅要承担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若因用户未按平台要求进行车辆检查,在明知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仍继续驾驶导致事故,同样需承担主要责任。
(二)平台存在过错时的责任承担
共享汽车平台作为车辆的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负有保障车辆安全性能、提供完善服务的义务。若平台存在以下过错,需对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 车辆安全隐患未消除:平台未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明知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存在故障,仍将车辆投入运营,导致事故发生,平台需承担主要责任。
- 用户资质审核不严:未对用户的驾驶资格、年龄等进行严格审核,将车辆租给无驾驶证、未成年人等不具备驾驶资格的用户,一旦发生事故,平台需承担过错责任。
- 保险购买或告知不到位:未按规定为车辆购买交强险、商业险,或者未向用户明确告知保险理赔范围、流程等重要信息,导致用户在事故后无法获得合理赔付,平台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三)第三方责任导致事故的处理
如果交通事故是由第三方过错造成,例如第三方车辆违规变道与共享汽车发生碰撞,应由第三方承担事故责任。用户和平台应配合收集证据,协助用户向第三方索赔;若第三方逃逸或无力赔偿,用户可根据与平台的协议约定,要求平台提供必要的协助或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
三、发生事故后,用户与平台该如何应对?
(一)用户应对措施
- 及时报警与报险: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拨打 122 报警,并联系共享汽车平台客服,同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和保险人员处理。
- 收集证据:用手机拍摄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记录车辆碰撞情况、车牌号码、道路标识等;保留与平台客服的通话记录、聊天信息,以及车辆租赁合同等相关材料,为后续责任认定和索赔提供依据。
- 配合调查与处理:积极配合交警部门的事故调查,如实陈述事故经过;按照平台和保险公司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办理理赔手续;若对责任认定或赔偿方案有异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二)平台应对措施
- 及时响应与协助:接到用户事故报告后,平台应迅速响应,指导用户进行报警、报险等操作;安排专人跟进事故处理,协助用户与交警、保险等部门沟通。
- 提供必要证明材料:向用户和相关部门提供车辆运营资质、保险凭证、车辆维护记录、用户租赁合同等材料,配合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
- 妥善处理纠纷:依据法律规定和平台协议,与用户协商责任划分和赔偿事宜;对于存在争议的案件,可引导用户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共享汽车事故责任划分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的法律关系。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应对,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您在共享汽车事故处理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我们将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助您妥善解决纠纷。
立即联系我们:
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
官网:www.gddaocong.com
服务热线:0757-83131775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新城T15栋1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