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借贷的舆论场中,“高利贷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借了钱可以不还” 的论调时有出现。这种看似 “钻空子” 的观点,实则暗藏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就从法律逻辑与司法实践的角度,为你揭开高利贷还款的真相。
一、法律对高利贷的 “红线” 划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 4 倍为标准。这意味着,超出此标准的利息部分,法院不予支持。例如,若合同成立时 LPR 为 3.5%,年化利率超过 14% 的部分便属于 “法律不保护的高利贷利息”。但需明确,法律不保护≠法律认可不还,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二、本金与 “合法利息” 的偿还义务
高利贷借款中,本金作为实际发生的债务,受《民法典》合同编的严格保护。借款人不能因利息过高,而拒绝履行偿还本金的法定义务。对于未超过司法保护上限的利息,同样需依约支付。司法实践中,多地法院曾判决借款人需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部分,甚至对恶意拖欠本金的行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三、“赖账” 背后的多重法律风险
若借款人以 “高利贷” 为由拒绝还款,出借人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一旦法院判决生效,借款人仍拒不履行,将面临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冻结银行账户等强制执行措施。更严重的是,若出借人采取暴力催收,借款人错误维权引发肢体冲突,还有可能陷入刑事纠纷,从 “受害者” 转变为 “被告人”。
四、遭遇高利贷的正确维权路径
面对高利贷纠纷,理性维权才是正道:
1.协商调整:主动与出借人沟通,依据 LPR 标准重新核算还款金额,签订补充协议。
2.第三方调解: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机构介入,化解矛盾。
3.司法诉讼: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超出部分利息无效。诉讼中需保留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必要时申请法律援助。
“高利贷利息不受保护” 是法律对借贷市场的规范,而非借款人逃避债务的借口。任何企图利用法律漏洞的侥幸心理,最终都可能付出更大代价。若你正面临高利贷纠纷,或对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存疑,欢迎联系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助您在法律框架内化解风险。
联系我们
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
联系电话:0757-83131775
官网地址:gddaocong.com
律所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新城T15栋12楼